省安全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危化企业现场指导区、镇执法人员执法检查
安监执法人员深入矿山检查采掘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广州市番禺区安全监管人员在金属加工车间现场检查噪音强度
2016年,广东省扭住遏制重特大事故“牛鼻子”不放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继续保持“双下降”,大部分地区较大以上事故考核基数实施情况良好,事故总量、死亡人数、较大事故起数三项数据达到了近15年来最好水平。
日前,广东省召开全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会议,总结回顾2016年工作情况,部署2017年工作任务,要求全省认真开展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构建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着力健全严格的法治体系、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等重点工作。
齐抓共管局面日趋形成
201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围绕落实对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监管执法等方面的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各分管省领导认真部署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把责任进一步压实,让齐抓共管局面日趋形成。
就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情况来看,各地党委、政府认真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召开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党政领导率队检查安全生产已成为常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落实,有力促进了地区安全发展。
广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出《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保障安全发展的意见》,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深化安全生产改革创新、完善城市安全风险防控、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五个方面细化了工作任务,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深圳、佛山、珠海、肇庆等地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举措,指导和引领本地区安全发展。汕尾市严格实行新提任领导干部履职前先到安全监管部门担任3个月的安全生产督查专员,并将专员履职情况存入干部档案作为任用、奖惩依据。
广东省安监局会同省编办加快研究规范省党政部门及中直驻粤有关单位安全生产职责,着力推动行业部门将直接监管“三个必须”要求落到实处,省内多个部门还把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细化到各个处室和岗位。
广州、佛山等市率先以编委会名义印发文件,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同级党政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并写入了部门“三定方案”。佛山市南海区在全省县区级率先落实了此项工作。
此外,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加强了与安委会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安委会、安委办的协调沟通作用,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部门联席会议、安全生产联合执法、重大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等机制。
清远市积极争取市领导支持,主动走访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并与之加强沟通交流,有力提升了安委办综合监督管理效能。珠海市制定了《珠海市安全生产工作分析研判例会制度》,定期会商研判安全生产工作。
事故风险管控力进一步加强
2016年,广东省率先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城市安全风险点、危险源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按风险级别高低实行“红、橙、黄、蓝”四色管理和落实管控措施,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重点由隐患整治前移至风险管控。
该省对排查出来的3.7万多处风险点、危险源进行了评估和分级,初步建立起了涵盖各地区、各行业领域的风险点、危险源数据库和电子地图,为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向系统治理、科学管控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圳市深刻汲取“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教训,扎实开展了城市风险点、危险源排查整治和评估管理工作,并编写了全市事故灾难类风险评估报告和17个行业类别的分报告,逐一明确了风险类别和管控措施。
在实行风险分级管控的同时,广东省还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同时发力,探索建立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事故风险管控,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
惠州市大力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努力解决过去安全生产“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问题,督促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为切实提高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意识,惠州市通过制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规范了企业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车间班组长等人员每月组织排查隐患次数,发现的隐患如何报告和处理,强化培训,提升了企业人员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近年来,惠州市还坚持聘请国内一线专家参与对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日常执法检查,查出和消除了大批事故隐患,并通过专家传帮带,教企业管理人员如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此外,惠州市通过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制定、落实和效果等方面的执法检查,及时了解企业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同时,对于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制定、有制定未落实的,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促使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隐患攻坚整治进一步深化
为进一步深化隐患攻坚整治,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挂牌督办暂行办法》等政府规章,组织对全省74个县区(镇街)8大行业领域75项任务进行攻坚治理,及时解决了一批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啃掉了一批制约安全发展的“硬骨头”。
比如,广东省政府、企业共投入7.1亿元集中开展油气输送管道攻坚整治,消除各类重大隐患2258项,提前9个月完成国务院部署的三年攻坚任务;对全省47座危、险、病尾矿库和20个非煤矿山依法实施整治、关闭……
东莞市制造业发达,以电子信息制造、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制造、食品饮料加工、造纸及纸制品为支柱产业,因此涉爆粉尘治理工作和职业健康监管任务繁重。为此,该市强化责任落实,创新监管手段,主动作为。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生产,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的思路,东莞市积极推动党委、政府明确党政部门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职责,推动建立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一体化监管新模式、一体化工作新机制。
东莞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住重点对象,抓住重点执法,从创新找出路,不断深化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涉爆粉尘治理和职业健康监管长效机制。
2016年,东莞市借助职业卫生联合交叉执法检查的契机,对全市33个镇(街)、园区实现100%立案处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企业23家,提请关闭5家,罚款345.97万元,较2015年增长138.6%。
此外,东莞市还创新督导机制和监管手段,开展了职业病危害治理市镇联合交叉督查。在凤岗镇开展粉尘涉爆企业分级管控试点,使得该镇有效实现了对辖区粉尘涉爆重大风险的精准监控和治理,同时以较少的监管资源实现了对辖区所有粉尘涉爆企业监管的全覆盖。
东莞市的工作就是广东省扎实推动涉爆粉尘治理和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一个侧面。据统计,2016年,广东省职业病危害项目网上申报企业累计超过14.5万家,累计超过128万名劳动者依法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广东省在加强粉尘涉爆企业的隐患治理方面,累计整改隐患2.6万多项,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1642家,关闭854家。
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
2016年以来,广东省积极推进市、县两级政府安全监管机构单独设置和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建设,深圳、顺德以及多个县级政府恢复单设安全监管局,佛山、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乡镇单独设置安全监管机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逐步加强。
据统计,广东省18个地市和约50%的县区安全监管部门已通过执法监察标准化达标验收。与此同时还组建了一支近万人的乡镇专职安全监督检查员队伍,并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和规范管理。珠三角任务较重的地区还逐步加强村居安全生产巡查员队伍建设,将安全监管执法网络进一步织密。
在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广东省加快推进气瓶安全、建筑废弃物处理、航道安全、旅游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相关立法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渡口渡船、渔业船舶安全管理等相关政府规章,堵塞法制漏洞,强化依法治理。
广州市小微企业总量较大,现代化水平较低,安全基础薄弱,因此强化行政执法职能、加强安全监管执法是新形势下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和增强实效的方向。
2016年,广州市率先组建了一支3315人的镇(街)、园区专职安监员队伍,市、区两级财政部门将专职安监员的收入提高至每年人均6万元,进行了7个批次的岗前培训,并在省局的支持下为专职安监员发放了行政执法证,保障了队伍的稳定,提高了执法水平,充分发挥了基层安监执法队伍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的“拳头”和“尖刀”作用,更好地促进全市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治理的理念。
此外,广州市还以深化安全生产机制体制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夯实安全监管基层基础。
在完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方面:广州各区参照广州市的做法,进一步健全完善本辖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并将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纳入“三定方案”。同时,督促29个行业领域的主管部门明确承担安全监管职责的机构,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不少于2人。单独设置开发区安全监管局,组建独立设置的空港经济区安全监管局,明确开发区、空港经济区等功能区与属地安全生产职责划分。
广州各区坚持改革创新,并结合本辖区实际,督促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如:增城区每季度对部门、镇(街)进行安全生产考核,黄埔区由编办发文在各镇(街)设立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办公室,广州开发区制定《广州开发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实施细则》落实监管职责等。
在引导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方面,广州市还推行了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承诺和确认制度,出台了企业安全生产权责清单、诚信管理、专项执法、举报奖励、责任保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宣传教育进一步普及
2016年,广东省加大主流媒体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广泛推进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强化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电话的宣传和举报奖励工作,营造了人人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广州市还大力推进全民安全生产教育体验中心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保障安全发展的意见》,创新提出了在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开设安全生产课程等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意见措施。
佛山市深入推进执法警示教育宣传多元化,做到“查处一家,曝光一家,警示全市”,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将正反面典型案例结合宣传,在社会形成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此外,该市的里水镇作为国际安全社区,总结出了推行网格化治理减少安全事故、以服务代管理出租屋住得更放心、交通安全系万家跨界合作出妙招、建设安全体验屋安全知识寓教于乐、购买服务评估村居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等经验,还受邀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大会并发言。
珠海市探索创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开展了“送戏下企业”、“安全生产一线专题行”和电视台播放专题片等活动,拓展宣传渠道和形式,强化新闻媒体、微博、微信及户外广告等日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效果。
据统计,珠海市2016年发布安全生产宣传报道280则,播放公益广告1830次,在微博发布安全生产宣传知识1939条,在户外广告屏、电子屏发布安全生产知识2万多条。
河源市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文化活动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利用“两台两报”(电视台、电台、河源日报、河源晚报)连续播放和登载安全生产公益广告,积极争取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支持,发送安全生产公益短信,督促各地、各重点生产经营企业悬挂张贴安全生产标语等,营造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惠州市结合“法治惠州”建设,强化安全法治理念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向全社会宣扬安全生产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严格实行教考分离和安全生产资格培训,增加安全生产培训办班数量,在原有的大亚湾安全生产资格考试点的基础上,推动第二个资格考试点的建设工作,扩大培训教育覆盖面,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同时,惠州市通过严肃事故处理,以案说法,促进各单位吸取事故教训,引导全社会增强安全发展理念,着力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做到“危害安全生产的事情坚决不做,发现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主动制止”。
分析形势
严密部署2017年工作
回顾2016年工作,认真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广东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晗要求,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坚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履行职责。
根据部署,广东省将紧紧扭住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牛鼻子”,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依法治理、基础建设、专项整治和宣传教育,实现事故总量继续下降、死亡人数继续减少,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广东省切实增强抓好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和责任自觉,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宣传推动,强化典型引领,确保各项改革制度措施和工作任务落地生根。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健全和落实,是预防事故的基本保障,反之就是最大的隐患。
广东省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将针对重特大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织密责任网,消除盲区、堵塞漏洞,明确责任边界,推动责任落实。
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方面,广东省将推动企业各级领导责任,在此基础上切实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科技创新等责任;督促企业完善细化企业岗位安全责任制,实行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督促企业加强基层班组和现场安全管理。
同时,加强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推动企业依法履行法定义务,加大对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及时选择典型案例在媒体上公开曝光。
在落实党委政府领导和部门监管责任方面,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涉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问题。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切实发挥好责任制考核评价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推动重点工作落实的倒逼作用;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依规制定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等。
此外,广东省还将坚持源头防范,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坚持依法监管,着力健全严格的法治体系;坚持系统治理,着力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